急救知识非常重要

网上有关“急救知识非常重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数据显示发生猝死的人数越来越多,且还向年轻化发展。能成功挽救他们生命的关键技能就是尽早施行有效的心肺复苏。而可悲的是,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到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更是不到万分之一。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普及“全民急救”,心肺复苏术不应该只有医务人员需要掌握,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掌握的技能。

试想shixiang

如果哪一天,你至亲至爱的人忽然倒在你眼前,面对生命随时消逝,你却无能为力,而如果你懂得心肺复苏术,在120赶到前有可能就能救回一命。

全民急救的普及,只是几分钟,我们就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这都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以及身边的人都大有裨益。为了让你更容易掌握操作流程,以下是动画版心肺复苏术(该视频为2016年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

心肺复苏术是什么?

心肺复苏术,英文简称CPR,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急救技能,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即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心肺复苏术有多重要?为什么要人人掌握?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在第一现场的您就是病者能活过来的最大希望,甚至是唯一希望!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是以分秒来计算:

■3~5秒:黑蒙

■5~10秒:昏厥、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15秒左右:抽搐,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10~20秒:意识丧失

■30~60秒:瞳孔散大

■60秒:呼吸渐停止

■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4分钟:开始出现脑死亡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8分钟:“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4~6分钟

即发生心跳骤停4~6分钟内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4分钟之内更为关键重要。谁最可以争取这4分钟,正是旁人(如家人、路人、民众)。

因此,不仅是医务人员,而是包括普通大众在内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此自救互救的技能。

开始施行心肺复苏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的关系:

1分钟>90%

4分钟>60%

6分钟>40%

8分钟>20%

10分钟几乎为0%

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因此,心肺复苏的白金时间为10分钟。

心肺复苏的步骤和要点

现在的心肺复苏术主要包含三种基本急救技巧,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其简洁版流程如下:

1、确认现场安全

如果有可能发生倒塌、毒气中毒等危险环境,先快速搬到安全地方进行。如果是火灾现场,或有触电危险、地形险恶等情况,则不可冒然现场施行。要确定现场安全才在现场抢救,防止次生扩大。

2、判断意识反应

采用拍打肩部,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如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3、呼救

要保持镇定,莫慌乱!

大声呼叫来人。

吩咐他人(没人时,则是自己)拨打电话,获得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告知病人所在的位置。

4、判断脉搏和呼吸

施救者用两手指腹压在病人的喉结旁2厘米(触摸颈动脉),同时双眼观察胸廓有无起伏5~10秒,观察过程中用心里默算1001、1002、1003……1007来判断秒数。

非专业抢救人员可不需要判断患者呼吸。因为呼吸微弱的患者80%的心跳已经停止,因此当患者判断无意识,无呼吸或间断呼吸时,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5、摆好心肺复苏的体位

迅速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平放于地面或硬板上,解开衣领,头后仰。

6、按压的位置

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女性病人有时不适用),或剑突上两横指(胸骨下半部)。

注意:在心跳停止情况下施行这种按压,切忌在清醒或昏迷但没有心跳停止的人身上实施。

7、按压方法

以左手掌根接触,右手重叠,左手指尖翘起右手扣于其上;双手垂直于胸壁进行按压。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按压尽量不中断(中断时间最长不要超过10秒)。按压间隙尽可能放松,让胸廓充分回弹,以利于血液回流,但掌根勿离开胸壁,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例相同。

频率:100~120次/分。

深度:5~6厘米。

8、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9、人工呼吸

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或简易呼吸气囊辅助通气。

10、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呼吸是否恢复

判断时间为5~10秒钟。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可选择颈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中之一)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自主呼吸恢复:胸廓有自主起伏。

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缺氧改善: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有恢复表现:眼球有活动,肢体有活动。

终止复苏的指标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和心跳已恢复良好(有些仅有心跳恢复,呼吸仍需呼吸机辅助亦可),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经积极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分钟以上,心电图仍成一条直线,自主呼吸和自主心跳一直未能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可判断为已临床死亡。触电、溺水、新生儿者等特殊情况,抢救时间可延长1~2小时。

参考资料:

1. 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Circulation.2015;132[suppl 2]:S315-S589.

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国灾害救援医学.2017,5(1):1-23.

3.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2017 ILCOR国际共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治疗推荐-概要.Circulation. 2017;136.

科普向溺水者施救有哪些方法和知识点?

1、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2、地震来了,假如你在室内

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空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3、地震来了,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4、地震来了,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

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在商场、书店、饭店、地铁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避震时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

震后疏散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5、地震来了,假如你在室外

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不要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风。

若在车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注意保持车距,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大树旁、或电线电缆下。

若在野外:要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

若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设法把双手从埋压物品中抽出来,尽量挪开脸前、胸前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你。

1、任何人在营救溺水者时必须首先保障环境安全和自身安全,不鼓励没有把握的时候贸然下水。安全的营救措施包括用绳子、毛巾、树枝等让溺水者抓住,或者扔下救生衣、救生圈等。这些迅速而安全的手段常常被忽略,但实际上是营救溺水者很重要的办法。

遇到溺水者也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多人的话,就一人拨打电话,其他人施救。

如果受过很好的培训,可以在水中实施人工呼吸来复苏,如果没有的话,则在岸上再进行复苏(这点基本上可忽略,因为除了专业的救生员,很少有人接受过这种培训)。

一旦把溺水者救上岸后,要判断溺水者有没有意识,可以拍打其双肩,并在耳边大声呼喊,如果溺水者没有反应,则判断为失去意识。然后判断有没有呼吸,通过看其胸廓有无起伏来判断。如果溺水者有反应有呼吸,需要陪在其身边,协助保暖。如果意识和呼吸有问题,则参考如下进行处理:

溺水者无意识但有呼吸:让他侧卧,避免被呕吐物呛到,因为很多溺水者都会出现呕吐,尤其是无意识的溺水者,呕吐发生率为65%-86%。

溺水者无意识无呼吸:立即进行5次人工呼吸。不少溺水者在5次人工呼吸后就有反应了。因为溺水患者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之间通常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仅仅呼吸停止但心跳未停的话,给予人工呼吸就可能救活。

溺水者无意识无呼吸,5次人工呼吸后仍无反应:此时应假设溺水者心跳也停止了,应立即按照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为30:2的比例进行复苏。

所以,遇到别人溺水时,不要盲目进行急救,要有方法。

关于“急救知识非常重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第宁的头像
    第宁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第宁”

  • 第宁
    第宁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急救知识非常重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有数据显示发生猝死...

  • 第宁
    用户102908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