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

网上有关“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析如下: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3)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4)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1)遗忘是先快后设的。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

(2)遗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

(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六、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

(1)服从规则,认为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

(2)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好坏。

(3)单方面尊敬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4)看待行为有绝对化倾向(或全对,或全错),不能设身处地看问题。

(5)赞成严惩,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把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相混沼,以为不端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惩罚,所以认为人们生病受灾乃是自己行为不端的结果。

扩展资料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

4、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

5、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6、基本观点: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许多人没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

7、批判教育类

(1)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2)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1982)、吉鲁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1983)等。

8、基本观点是:

(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2)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

(3)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育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一、武术教学可以理解为两方面:技能教学和武术文化理论教学

二、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萌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深受儒、道、墨等思想的影响,并涵盖了中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宗教、兵学、文学、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武术教学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导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就是在交际性文化知识上而不是知识性文化知识上,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欢迎参考!

 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要素的教学始终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程度的加深,关注的重点也从要不要教,教什么,到怎么教。

 在第二语言教学这个层面上的文化要素,是怎样的呢?这里从第二语言教学的需要的角度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两类: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文化。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重点的主要是知识性文化? 指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培育出来的人在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 还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交际文化上,这里说的交际文化是指在两种不同文化熏陶下在交际时由于缺乏对某词句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发生误解,这种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叫做交际文化知识。

 虽然过程很繁复但是得出的结论却是是十分明确的,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是一门技能课,准确的说是汉语交际技能课。那么很明显我们文化教学的重点就是在交际性文化知识上而不是知识性文化知识上。 如果说上面谈到的问题是回答:要不要教和教什么的话,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更具体更实际的怎么教的问题。谈到文化因素在具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的时候,有很复杂的前提,比如:

 (1)教学内容,这一点是关于文化教学涉及的是交际性文化还是知识性文化。

 (2)教学环境,这个主要涉及教学地点,比如主要具体的教学是在中国国内的大专院校,辅导机构还是国外的大专院校或是汉语学习机构,同时也涉及教学环境如辅助教学的仪器设备等客观情况。

 (3)具体课型,这个主要涉及进行文化教学时所在的具体的课型,比如:是听力、口语还是综合或视听说,这个问题同时也涉及使用或选编教材以及相关材料等。

 (4)教学对象,这个问题是关于教学对象的年龄,目的语(汉语)水平,学习目的兴趣爱好,以及班额大小,学生母语、宗教信仰等具体情况。以上四要点只是对具体教学情况的粗略的分类。即使是这样把所有要点排列组合一下得出的情况也是不下百种。而且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第一个问题既交际性文化要素和知识性文化要素的问题这里仅就余下的三个问题分别讨论一下。

 首先谈谈教学环境。这里直接进入主题,在国内的话比较方便直接,特别是关于知识性的文化内容。因为学习者就在目的语环境,就身处中国文化之中,许多文化习得甚至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我们甚至可以有意安排学生出游,观看京剧,博物馆,去当地人家里做客或其它语言实践活动。这种亲身经历比课堂教学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交际文化要素可以在课堂教学过后直接进入目的语环境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

 还有在国内,学生多来自不同国家,掌握汉语、中国的交际知识文化是他们的共同目的,不同国家的人在中国见面点头微笑,半开玩笑地说句?吃了吗?也是中巩固和加深记忆。在国外的话,相对困难。学生相对来说很难摆脱母语的和本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就要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影音资料以及一切机会在课堂上营造中国文化氛围。

 其次说说具体课型。这里不列举所有课型,仅以传统的口语,综合和听力这三个课型为例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文化要素?添加?做少的课型是口语课,因为一节45min的口语课教师说话的时间以少于15min为宜,在能够维持正常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情况下,?越少越好?。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说,做从旁指导。所以不宜作为?文化教学特别是介绍知识性文化要素的阵地。?但可以简单指导、纠正交际文化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练习。

 听力课由于它的特殊性,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添加最多文化内容的课型。听力中的类似于?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型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汉语的交际文化的内容,有必要的话,教师也可以选用含文化要素较多的语篇和对话作为听力材料。听力课中?添加?、讲述文化要素的原则是:教师要明白,文化要素不是教学重点,而是锦上添花,是有目的营造文化环境,预防文化?休克?,而不是以文化要素为核心安排课程。关于文化部分的教学目标也只是?了解?和?一般掌握?。综合课。相对来说,以目前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理论来看,综合课是教师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最多的课。既然教师可以自己用来?讲?的时间多了,那么问题只是分配时间的问题了。对外汉语教学是门语言课,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语言技能课,所以对文化要素的讲解应专注于焦急文化要素。

 再次,教学对象。这是四个要点中最复杂,最难把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里我们无法事无巨细的讨论实际教学中的各种诸如:班级的组成(学生的国籍,母语,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班额大小(一对一上课,少于4人或多余10人)等情况。这里我们只讨论跟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教学最直接的两个问题既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目的。

 学生的汉语水平直接决定了文化要素教学的量和内容。这里我个人认为水平越低交际要素教学的内容应该相应的越少,因为相比语知识性文化要素相对更抽象。而在学生还处在只能说?电报式?的语言以前的阶段通过辅助教学工具通过书写、播放音频文件、视频短片、照片疑惑是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倒是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和介绍文化知识的一举多得的效果。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用汉语表达的欲望的增强,这时候适当的增加教授交际文化知识的比例就相当的重要了,并且随着学生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交际文化知识要素在文化教学的比例应当随之增加直至占据文化要素教学的主导地位。其次,谈谈学生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学习汉语就是对中国文化着迷,他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有的人是为了通过HSK考试拿到好成绩;有的人学习汉语是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旅游前的短期语言准备,有了甚至就是为了和配偶之间交流起来更方便。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以这里再次强调一下,泛泛的说,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看,交际文化是必须的,知识性文化不是必须的。

;

关于“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平文的头像
    平文 2025年10月31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平文”

  • 平文
    平文 2025年10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分析如下:...

  • 平文
    用户103112 2025年10月31日

    文章不错《教育学有哪些著名理论》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