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模块一 职业理念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特点是在教师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教师职业的特点。由于教师劳动的目的、对象和手段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就形成了教师劳动独有的特点。
1、复杂性
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付出。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教书又要育人,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学生不仅有先天素质的差异.还有后天环境造成的个性差异。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创造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
第一,因材施教。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得到的发展。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根据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其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选择最能奏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此外.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示范性的价值,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 接 班时间界限。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教师常常还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在,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
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他的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进行家访、街访,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见效比较慢。教师要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之后才能收到成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的写照。其次,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教育的成效只能在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得到体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只有等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创造财富之后。教师的劳动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举例如下: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
(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二,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于“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是宏畅吖”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
文章不错《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