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

网上有关“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为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地理,不少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地理手抄报,那么,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八下地理手抄报1

八下地理手抄报2

  下地理手抄报3

  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河湖。

 二、气候

 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

 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以东 ?东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岭、淮河: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 ?25%;人口 ?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

 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京、杭州-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主要工业部门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射基地。

 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发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

 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98年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一万平方千米,损失百亿元:加固堤坝;疏浚水道;重点限期治理污染源。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成风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七、主要城市 ?上海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面积30%,人口4%,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二、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⒈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⑴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⑵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皮,毛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灌溉农业

 ⒈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地农业水源的依赖性很大。一般在有地水,高山融雪及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⒉主要分布地区

 ① 内蒙古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②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由被如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③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④ 新疆绿洲:依靠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吐—葡、哈,新—长绒棉。

 五、地下宝藏

 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

 六、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西气东送(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意义:稳定东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将蒙中西、宁夏水电站的电能送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七、生态环境建设

 沙尘暴的'形成: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是造成北方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目前,西北地区的人民正在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地育草等措施和技术重建西部的生态环境。

 八、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毡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毡房

 3.行:马、骆驼、小毛驴。

 4.体育项目:舞蹈、摔跤、马术。

  青藏地区

 一、位置范围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区,青海省东部汉族人数较多。

 主要河湖有:长江、黄河、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发量大,冰雪补给,含盐,冰川纵横,犹如固体水库)

 二、世界屋脊与高寒环境

 1.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2.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大部分降水稀少(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地广人稀。

 3.日较差大,高原缺氧(藏族服装、舞蹈的动作幅度小。)人口、城镇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黄河支流湟水谷地)。

 三、高原农牧业

 1.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日照强,温差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但大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2.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温低。

简单的地理手抄报内容

地理手抄报的内容如下:

1、地球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可以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概念,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等。

2、世界地理概述:介绍世界上的大洋和大洲,包括它们的地理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等。

3、气候和自然环境:解释各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以及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地理现象和地貌:如火山、地震、山脉、河流、湖泊、冰川等的形成和特征。

5、地图的阅读和使用:介绍如何阅读地图,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本概念。

6、人口和城市:可以包含世界人口分布,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人口迁移等议题。

7、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可以选择一些国家,比如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主要城市等。

8、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介绍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9、趣味地理知识:例如,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沙漠等有趣的地理知识。

地理手抄报的特点:

1、基础性:地理手抄报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态和结构、世界地理概述、气候和自然环境、地理现象和地貌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直观性:手抄报的形式可以图文并茂,通过生动有趣的和简洁的文字来展示地理知识,更加直观易懂。

3、趣味性:地理手抄报内容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例如有趣的地理知识、地理谜语等,增加手抄报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

4、综合性:地理手抄报内容可以综合介绍多个方面的地理知识,例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

5、探索性:地理手抄报内容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或任务,例如让学生自己绘制地图、标注地理名称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简单的地理手抄报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壳运动之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系统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他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泛大陆”。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挤压力,泛大陆开始分裂,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在较重的玄武岩质地幔上漂移,逐渐形成今日的海陆格局。他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时,受到太平洋玄武质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大陆向西漂移过程中留下的残块;格陵兰的南端、佛罗里达、火地岛等弧形弯曲,都是向西滑动摩擦脱落的结果;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

魏格纳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从地质、地形、古生物、古气候和大地测量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说当时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规律,则有很多学者表示怀疑。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磁极的移动,只有用大陆漂移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大陆漂移说又获得了新生。

地壳运动之板块构造说

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我们认识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

关于“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闾丘锦灏的头像
    闾丘锦灏 2025年10月27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闾丘锦灏”

  • 闾丘锦灏
    闾丘锦灏 2025年10月2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为帮助大家更...

  • 闾丘锦灏
    用户102703 2025年10月27日

    文章不错《八下地理手抄报内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