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如下:
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良好的情绪。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养成主动饮水的意识与习惯。学会自己大小便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它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学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福禄培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更不体罚。
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在多年的试验后,福禄培尔提出,这样的学园应该叫“幼儿园”,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5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
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2)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入园的第一天起就要有目的培养生活常规。幼儿园生活常规对幼儿每天生活活动的内容、时间、程序等均要明确的规定,使幼儿一日生活能保证在一定的节奏、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规律中进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是实现幼儿园良好的一日常规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良好的集体活动常规。
我们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体活动规则,让他们明白自己不能扰乱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常规内容:
1、集体活动常规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必备因素,因此我们还要求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集体活动常规还包括幼儿要顺应集体里的指令。集体里的指令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集体活动常规。
3、集体活动常规还有语言常规、操作常规等等,认真地倾听,大胆地表达都是培养语言常规的基本方法。操作常规包括教师提供的一切学具和游戏材料,知道正确的运用和保管。
4、集体活动常规需要我们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逐步培养。
5、任何事情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引导孩子逐步从依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形,达到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做到从他律走向自律。
(三)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园中运用之多,大家也是清楚的,为此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也是很必要的。
幼儿喜欢玩游戏,有时玩得高兴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玩得投入时,不能控制玩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游戏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强调没有遵守要求带来的后果。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才能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
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丁玉婷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向着既定目标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但教师不能代替幼儿实践,也不能代替幼儿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通过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幼儿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幼儿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点滴体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索使教育成为幼儿快乐的游戏天堂。
小三班:邹祖燕 2017年1月6日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 [篇2]
《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八条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其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其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这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其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管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是方式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1、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学习折毛巾的时候,我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方形。幼儿模仿我作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毛巾。再如,在收拾餐具和晨间谈话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自信,有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规。
2、儿歌的妙用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好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快。”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3、夸张的比喻在建立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习惯上有了较大的
提高。经过我仔细观察,多数幼儿在吃饭时咀嚼差,不肯吞咽,于是,我就夸张说:“我来找找谁是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王的嘴巴等”自己一边说一边找。在找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说:“我要做个大老虎,啊呜一口吃下去。”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不断的咀嚼。
二、 建立良好的的学习常规,引导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1、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转移,我们经常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己喜爱的游戏会乐此不比。因此,对于小班的活动,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深受幼儿喜欢的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在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2、 制订严格的常规教育。
在孩子的常规训练中,教师应当做到严格要求,且要求一致。我们知道,管理幼儿就宛如栽培一棵小树,要时常给它培土、浇水、将它多余的小叉剪掉,使它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对幼儿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定常规时,可要求孩子们也参与进来,以增强孩子们的自制力和约束力,把一日常规总结为“三静”、“三注意”,即点名时安静,吃饭时安静、午睡时安静、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操时注意力集中,户外活动时注意力集中。
3、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的思维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为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
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幼儿喜欢听故事,我就在餐前每天安排一个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并一遍讲一边看,幼儿边看边听。让幼儿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一遍一遍地去聆听。
我们每天设计一个“悄悄话”时间,每天请几个孩子分别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由老师来表演,在表演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地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看的特别仔细。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小环节,他们把它当作了一个安静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习惯。
4、 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纲要》中提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同时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会出现哭闹或不接受老师帮助等行为,这对作为一名老师不要吝啬我们的抱一抱、等一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关爱。通过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那么常规管理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各项活动安排就会做得得心应手。
关于“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平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中班幼儿生活目标内容及措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