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

网上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

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

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

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中国气象概论》、

《物候学》、《气象与农业相互关系》等。1974年2月7日逝世。

竺可桢留学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1927年筹建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在全国布设了四十几个观测

台站进行地面和高空观测,开始天气预报工作。

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他倡导“求是”校训,实行民主办学,提

倡学术自由,使浙大在教育质量、学术研究和学校规模上都有长足的

发展,崛起为中国著名大学之一,英国科学家赞誉为“东方剑桥”。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

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发表的《论我国气候

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

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

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

展”思想与实践的先觉先行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的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于1940年初将校址迁到贵州省湄潭县。浙江大学的西迁共历时两年半,横穿6个省,行程2500多公里。一路克服无数困难坚持上课,坚持教研,坚持人的教育。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坠、精神长存。

浙江大学在湄潭的7年办学时间里,始终倡导“求是”学风,广纳名流学士。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竺可桢、谈家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等曾相聚于湄江之滨,力克千难万险,潜心于科学研究,完成了《中子的放射性》、《三角级数论》、《重原子核的潜能及其利用》等许多震惊当时世界科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此期间,浙大还培养了以李政道、程开甲为代表的一批蜚声中外的科学家。

竺可桢长期养成记日记习惯,历经38年勤记不辍,无论外界的兵慌马乱还是自身的疲病变故都没有打断过他的日记。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竺可桢日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重读这些日记,在竺可桢笔下看那一段特殊的历史,对于我们更有温故、知新、励志、棒喝之用。

《竺可桢日记》摘录:

1943年5月4日星期二(渝)晴遵义不见白头翁,而此间甚多。

……八点至教部开学术审议会,开文理两组审查会。文组梦麟主席,理组余主席。理组收到自然科学论文28种,应用科学18种,工艺三种。审查结果,自然科学得一等奖,周培源(数学家———编注)《激流论》、苏步青《曲线影射概论及多元分子振动光谱与结构》;此外二等奖吕炯《西藏高原与今古气候》等六人。又三等奖黄翼《儿童物质因果观念》。每人得一等1,000,二等8,000,三等4000;应用科学无头等奖,二、三等奖各四人。文组无头奖。吴文晖《中国土地问题》得三等奖。

1943年11月24日(贵阳)晨晴。

……八点晤教育厅欧槐安厅长,与谈文澜阁四库全书放在地母洞潮湿,于库书不相宜,且浙大派戴名扬本年晒库书,回校报告,认为有移置必要。欧谓曾去三次,认为相当干燥,且许绍棣来时,亦认为满意,如移他处,则怕空袭云云。……

1944年2月1日星期二(遵义)大雨,至侵晓始停,仍阴,入晚雨又起。

……以此时各人均不能谋温饱也。余每月所收入共为四千三百元,一市担米,而上月单买菜已三千元,油盐酱均在外。三者连煤、水至少一千五百元;而梅儿一个在湄须用一千元,贵重药尚不在内。余尚如此,余人可知。

1944年7月1日星期日(遵义)下午昙中午时分发风一次,未雨。行十八届毕业典礼,文院18人,理院21人,工院133人,农50人,师42人,共264人。

在第十届浙大毕业典礼之演讲《大学生的责任》……我们就希望顶好的人材、顶廉洁的知识阶级去做官,惟有这样,公家的事才能办得好。中国那么穷,我们就希望大家绞脑汁来做发明,办工厂,开农场去发大财,惟有这样国才能富,民才能强。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做官,能发财,但不希望你们做了官再去发财。为做官而发财没有不贪污的。……

1944年8月9日星期四(遵义)晨昙,下午闻雷声。苏联向日本宣战,美国以原子弹炸长崎。东京广播,苏军于昨午夜在苏满边界向日军进攻并炸战略点。

晨六点四十分起。为做复利题目教宁儿,数日不得要领,宁儿常作错题,今日对答稍迟,余拳击其面。事后甚悔之,盖殴打决不能养成良好习惯。

1944年9月14日星期五(湄潭)晨晴。

……法学院势必设立;将来须成三千人之大学。成绩不能降低;而教授、人才、设备与房子实为发达学校最要条件云云。荩谋报告现遵义已到校学生553人,湄潭299人,共852人。新生尚未到,预期150人。次家玉报告教职除中学外大口1455人,小口303人。书籍仪器遵700,湄750,永50箱,共1500箱150吨。行李书籍属个人者2000件,约50吨。人与随身行李亦算200吨,共需400吨,需车170辆。至海棠溪要酒精11,600加仑,回途不算。添做木箱1000,各25,000元,要二万五千万元。需二百吨轮二只到杭。以上共需洋三万万至五万万。杭州房子以2000学生计,须一千方,二十五系五研究所每所一百方三千方,共四千方。十万元一方共四万万元。2000学生、二十四系木器械一万万二千万元。次讨论提案,校址无决定,暂在旧地上课。上课第一学期至本年十二月底止,第二学期临时再定。

1946年4月23日星期二(渝至海棠溪)侵晓四点闻雷声,下阵雨,寻止,晨六点昙。

……五点刚复来。余至岭南吃稀饭,遇夏朴山及毛庆翔及中央图书馆之殷君,知四库全书文澜阁将于一二星期内由渝出发,经遵义走汀赣转浙江。……

1946年6月14日星期五(杭州)晨潮湿,下午阴。

……九点召集学生谈话,余告学生以贵州迁校经过情形及建筑计划。浙大学风以求是,不分党派门户、维持学术标准为向来传统之要点,故希望大家要保持此项精神。闻杭校学生有窃取电(灯)泡、玻璃,互相谩骂等习惯,应加以更正。并勿以小恶而为之,今日窃取电(灯)泡者,他日必能为贪官污吏。目前以做大官赚大钱为可耻,实则中国贫乏已甚,正需大量企业家、财政家富国裕民。国家政治不清,亦需要纯洁不自私的人出而当国,故吾人正需青年以治平天下为己任。但勿以做大官之后而发大财,如此之人没有不贪污的。讲四十分钟后,董伯豪报告,毕已十点半,散。

现代为国科技奉献的名人故事

1、华罗庚毅然回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2月,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3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在这封信中,华罗庚喊出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2、钱学森毅然归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

钱学森因被怀疑为***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3、铁人王进喜

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耸立在荒原上。

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水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4、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5、邱少云烈火中牺牲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一、钱学森

(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

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他在力学的许多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是卡门——钱学森公式。

30年代末,他还与卡门共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回国后,他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性质,取名为“物理力学”,编写专著《物理力学讲义》并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在火箭和喷气推进方面,他提出并实现了用火箭作助推器,缩短飞机的起飞跑道,并为长程火箭推进做了一系列开创工作。1949年他最先提出关于核火箭的设想。

50年代初,他在维纳建立“控制”这一新学科几年之后,将它迅速发展成为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他还在贝尔格兰菲的“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倡导建立“系统学”。

因此,他不但是力学专家,火箭专家,而且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并对科学体系、科学方法论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二、居里夫人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

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三、袁隆平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 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四、爱因斯坦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

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

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

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

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五、爱迪生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Joseph Wilson Swan)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发展这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并且获得胜诉。爱迪生在英国的电灯公司被迫让斯旺加入为合伙人。

但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在美国,爱迪生的专利亦被挑战。美国专利局曾判决他的发明已有前科,属于无效。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关于“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灵枫的头像
    灵枫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灵枫”

  • 灵枫
    灵枫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灵枫
    用户103002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不错《中国著名科学家 竺柯贞的有关资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