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

网上有关“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欣赏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内容一: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 2(a+b) = (a+b)?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 4a

 圆的周长 = 圆周率?直径 = ? d = 圆周率?半径?2 = 2 ? r

 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S = ab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S =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d?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c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 S=?r2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S=ch=?dh=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S=ch+2s=ch+2?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内容二:数学故事

 小石头来到数学王国,想算算自己的体积。国王了解了小石头的来意后,把它介绍给了体积大臣。

 体积大臣朝小石头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它圆不圆,方不方,遍体是棱,满身是角,沉思了半天,与小石头商量说:?我看你还是先到石匠师傅那里去一趟,加工成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行,或者是圆柱体、圆锥体,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体积计算公式算出你的体积来了。?小石头听了,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我刚从石匠师傅那里来,师傅说我是一块稀有金属矿石,浑身都是宝,一加工,势必要造成损失。我今天来请教大臣,就我这个圆不圆、方不方的不规则模样,能不能帮我计算一下体积呢

 体积大臣对小石头的这番请求感到有些为难,于是只好去向数学王子请教。数学王子毕竟年轻有为,脑子灵活,见到小石头这副模样,立即想起了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水测试皇冠含金量的故事,就把小石头领进了圆柱体室。只见数学王子先在一只圆柱体玻璃筒里倒进适量的水,量一量水的高度,划上标记;接着把小石头放进这只盛水的玻璃筒里,水的高度随即上升。数学王子让体积大臣算出了上升部分的水圆柱体的体积。然后告诉小石头说:?这一部分上升的水的圆柱体的体积就是你小石头的体积。?

 小石头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高高兴兴地谢别了数学王子。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知识点内容

1.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2.数学属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属性,即数学属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属性。可量度属性的存在与参数无关,但其结果却取决于参数的选择。例如:时间,不管用年、月、日还是用时、分、秒来量度;空间,不管用米、微米还是用英寸、光年来量度,它们的可量度属性永远存在,但结果的准确性与这些参照系数有关。

3.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如下: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N元——N个未知数;M次——未知数最高幂次数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漫俊杰的头像
    漫俊杰 2025年11月03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漫俊杰”

  • 漫俊杰
    漫俊杰 2025年11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六年级上册数学...

  • 漫俊杰
    用户110302 2025年11月03日

    文章不错《六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