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

网上有关“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

  导语: 下面,我将告诉您济南的旅游景点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并且比较值得去游玩观光的。

  1、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市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公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拥有悠久的历史。趵突泉,古称“泺”,《春秋》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宋代曾巩取其跳跃奔突的特点,定名为趵突泉;护城河,始建于汉代,形成于元代,完全贯通于明代,《历城县志》记载“明洪武四年,护城河绕城一周,池阔五丈,水深三尺”,是一条连接泉湖、与泉城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城市河流;大明湖,古称历水陂、莲子湖、西湖,北魏《水经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金代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之为大明湖。

 景区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核心,泉流成河、再汇成湖,并与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独特的泉水水域风光。泉城最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71处名泉齐聚景区,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水质之优、历史文化之厚、科普科研之价值,堪称世界之最;大明湖是由众泉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湖南岸流入,水满时从湖北岸始建于宋代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素有“众泉汇流,平吞济泺”之说,被誉为“泉城明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的最好写照;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宛若一条玉带环绕古城,又如一条项链串联景点,全长6。9公里的航道可谓“一河连百景”,沿护城河乘画舫前行,可一览黑虎啸月、趵突腾空、泺苑齐风、龙潭观鱼、月牙飞瀑、鹊华烟雨、汇波晚照、秋柳含烟、超然致远、曾堤萦水等310余处名胜景观,形成了一条资源独特、风景秀美、文化厚重、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的泉水游览景观带,让游客“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成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泉河湖泊之外,还有人文景观、建筑小品二百余处,重要的人文建筑二十余处,有始建于元代的江北第一楼超然楼,始建于北魏、现为明代建筑的泺源堂、娥英祠、三圣殿(统称三大殿),还有万竹园、历下亭、白雪楼、沧园、尚志堂、秋柳园、遐园、枕湖楼以及观澜亭、鹊华桥、来鹤桥、望鹤亭、六角溪亭、枫溪扇面亭、得月亭、月下亭、天心水面亭、小沧浪亭等;历史遗迹十余处:泺上台、秦琼故宅遗址、北水门、汇波楼、明昌钟亭、古历亭旧址、潭西客夜碑等;名人故居五处: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南丰祠,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纪念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的铁公祠、纪念现代文豪老舍的“老舍与济南”陈列馆等;历史纪念建筑六处:五三亭、五三碑、济南惨案纪念堂、中共山东的政府机关旧址、国民的党济南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解放阁、济南北城墙旧址等;太湖名石五块: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云庄别墅遗物,与龙、风、麟石同称四大灵石,为济南第一名石)以及待月峰、虬石、寿石、夔石。其中,泺源堂、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明湖、万竹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五三”纪念园、解放阁不仅是革命历史遗迹,还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济南万竹园

 济南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西邻。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赋诗云:“百年竟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万竹园花园占有。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现状。

 该园占地面积1。4公顷,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对比、衬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墙、廊、溪、桥,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计有13个庭院,186间房舍,分东、西、南三套。东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两套连在一起;南套为两小院。各院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榭,参差错落。

 迎门假山,玲珑剔透,蔓条披拂,松柏垂荫。院内翠竹碧绿,石榴火红,玉兰雪白,生机盎然,并有“望水”、“东高”等名泉。泉涌成池成溪,绕屋穿廊,潺潺。溪上架桥,池中设亭,人坐亭内可观荷赏鱼。

 房舍梁柱、额枋、石栏、石礅、门楣、墙面等处,石雕、砖雕、木雕精美逼真。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珍禽异兽、神话传说、名人典故、文房四宝、刀枪剑戟、松竹梅兰等。

 院西为花园。花园西南隅有白云泉。泉涌成溪,溪上架桥,桥上设亭。溪岸巧石秀立,步移景迁。泉北有轩,名曰“白云”,面阔三间,坐北朝南,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可于内品茶赏景。轩西连曲廊,廊端建小亭,亭内有池,水清见底。园内修竹千杆,花木扶疏,翠草如茵。花园虽小,但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

  3、 芙蓉街关帝庙

 芙蓉街关帝庙座落于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庙虽不大,位处冲要,香火曾极一时之盛。

 明清时期,济南的关帝庙有上百座。关庙所祭神明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关云长,俗称关公。从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宋代以降,方声威大震。佛道儒争相把他拉入教门充当护法神,成了无人不晓的“武圣人”,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分庭抗礼。孔庙称文庙,关庙称武庙。芙蓉街关帝庙北去不远即是宋代创建的府学文庙,构成人们所说的“左文右武”格局。

 关庙内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记》石碑,碑首刻“共则昭垂”四个大字,碑文是贡院考试规则。考试规则当露布于贡院,至于在关庙再竖此碑,或出于这样的考虑:贡院考棚西北距关庙不远,各地前来赶考的士子多来庙里求签问卜,关帝在上,神明不欺,秀才们在此读碑会顿生敬畏之心,打消作弊念头。明代洪武年间,济南成为省会,布政使司从青州迁来,贡院亦始建于此,考棚号舍为六千余间,到了清代已经逾万。乡试期间,这一带便成了读书人的天下。

 庙内另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石碑,乃吉祥号、同祥永、制香楼、信义号、瑞宝楼等二十家商铺为首事,组织两街商家,捐资兴庙,立碑以记。

  4、高都司巷

 清道光年间,济南银钱业界在高都司巷设立福德会馆,三和恒、庆泰昌、协聚泰、大德通、大德恒等银号每天都派人来此交流信息、进行交易,俗称“上关”。1906年,德国礼和洋行的韩世礼来济,在高都司巷设立礼和洋行济南分行,这是外商在济设立的第一所洋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法国主教江类思来济传教,扬言夺回在乾隆三十年就已废弃的天主教堂,由于当时清廷的软弱媚洋及不平等条约的规定,高都司巷东侧许多民房和北部的湖田被传教士抢占。自1861年至1869年,又陆续扩建了天主教堂,为防止群众围攻,教堂全部采用封闭式建筑,远看好似一座古城堡。现在仍有许多老济南人将这一带称为“洋楼街”。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公励公学堂在高都司巷开办。辛亥革命后,该校改为成立。1914年,与私立山左公学、济南官立中学堂合并,成立省立第一中学,就是济南一中的前身。高都司巷10—26号的汇源里黄家大院,是吉泰估衣铺的旧址,是济南历史上最重要的大商号之一,经营范围曾经到达北京及青岛等城市。该院院中分主道支道,共包括6个大院落,近300间房子,是一个具有近代风格的里弄,不同于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在26号曾经住过的裕华文具店老板,一度将分店开到上海和新加坡,公私合营时,政府给该店的估价竟高达4亿元!2002年,高都司巷拆迁,有关部门对一些有保存研究价值的古建筑采取了妥善保管,对老屋的房梁、门窗进行编号,准备今后按原貌重建。如今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美国“沃尔玛”携其中国合作伙伴大连万达集团,斥巨资在此兴建了一座50000平方米的特大型商场。一条有着500余年历史的古街——高都司巷,从山东省济南市2。6平方公里的古城区腹地消失了,它将只能出现在旧版的济南古城区地图中。

  5、旧门军港

 街区名,济南市内,位于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南部,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东邻榜棚街,西邻狮子口街和九曲巷。门牌1—27号,2—8号。长192米,宽4。8米,沥青路面。因明代的督抚军门在此而得街名。明正统五年(1440年),设山东巡抚,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侧建巡抚衙门(初址不祥),称巡抚都察院,后来巡抚的职责逐渐增加,至万历八年(1580年),其职衔全称是“巡抚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都察院右(或左副)都御史”,其衙门逐渐改称督抚军门,此街即名军门巷。清末改称旧军门巷。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建置》记载:“督抚军门:城之南隅,成化元年建,正德二年重修,万历年改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军门巷”。1913年,在此街开设的美业卷烟厂注册地址为“旧军门巷”。1934年,《济南市的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载有“旧军门巷”。 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侧建巡抚衙门。当时的建筑很是气派,在门外有高大的牌坊,上题“文武为宪”,“文经武纬”,左右坊额题“齐鲁总镇”。 明正德二年(1507年),督抚军门发生火灾,其主要建筑都烧为灰烬,修复6年多。明正德八年又发生一次火灾。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又遭大火。当时的巡抚颜继祖扩充重建,在重建时,清兵来犯。崇祯十二年(1639年)济南失守,这座尚未完工的督抚军门被战火焚毁。5年后,明朝灭亡。清康熙五年(1666年),时任山东巡抚的周有德在明德王府旧址建巡抚衙门,明朝所建的督抚军门的遗址便废为居区。由于街西边能向督抚军门废址发展,因此便有了一些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山东巡抚丁宝祯就在巷内西侧建了府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银行济南分行在巷内设立。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及美业卷烟有限公司在巷内设立。巷内还建有新华**院,历下区税务分局,济南工艺美术三厂等。

  6、王府池子

 王府池子,又名濯缨泉,属于珍珠泉泉群,珍珠泉现为山东省人大办公地点,原来是山东巡抚衙门,再早是明代德王府(德王是明英宗二儿子的封号,原在德州,后迁至济南),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内,故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气派。找王府池子好找,在泉城路上,见到珍珠泉后沿院墙西侧的西更道街向北走五、六十米,向西拐几个弯,听到人声,走过去,一池碧水,豁然眼前。每次到王府池子,池子都没闲着,里面总有人在游泳,说明它的人气极高。王府池子二十平方米左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濯缨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是个二层建筑,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想来屋里应该特别潮湿。东侧墙上不知谁在上面挂了个康巴斯石英钟,倒也算是一的特色。王府池子北面是一户人家,据说姓张,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常有人在那里饮茶下棋。泉水从西北侧流出,基本上在户家穿行,流到曲水亭街,然后汇入大明湖。据近日报载,政府已经做出规划,对泉城路以北,大明湖路以南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使之成为济南“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典型区域,在这里展示老济南的民居特点。王府池子恰好在这一范围,据说政府要把王府池子北面的院落征用,拟修一座两层仿古茶楼,开设曲艺茶座,使人们赏泉、饮泉、听曲融为一体,发挥古泉的文化作用。

  7、芙蓉街

 芙蓉街,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因街中芙蓉泉而得名,长432米,平均宽约6米,是济南市的老商业街,全国最为著名的小吃街之一,被誉为‘齐鲁第一小吃街。芙蓉街,它是繁华的,又是沧桑的,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就象济南这座城 市,将古朴与现代融于一体。就象济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温厚与淳朴。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热闹的。无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一店,神州各地、欧美日韩。。。。。。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断。相比于大多数寂寂无声的老街,这芙蓉老街充满了商业活力。热闹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南起繁华的泉城路的中段,北到西花墙子街南口。黄金宝地,商机无限,想不热闹都不行。历史据说从前,这里曾是济南府最繁华之地,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院。繁华如 芙蓉街街景过眼烟云。现在的芙蓉街,以小吃闻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的小吃来的。许多逛街购物的人饿了累了都会来这里吃饭,几元钱就可以混个饱肚。 芙蓉街老照片脚下是水泥的路面,眼中是路边一个个的小吃店,鼻中是各色小吃的香味,耳中是各路小贩的吆喝。傍着繁华的泉城路,芙蓉街,依然热闹,但这热闹是轻松的,是市井的,是锅碗瓢勺叮叮当当的热闹。而芙蓉街,在老济南人心目中的深厚感情,绝不仅由于它现在的商业位置。

;

巩俐简介

生日:1965年12月31日 籍贯:山东

出生地点:沈阳 星座:摩羯座

身高:168cm 体重:56公斤

最喜爱的季节:秋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红

嗜好:烹饪、看名人传记

最喜欢的**作品:《唐伯虎点秋香》

最喜欢的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巩俐1965年生人,山东济南人。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大学二年级时,她被首次执导的张艺谋选中,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巩俐的表演虽略嫌稚嫩,但清新可人,显示出良好的潜质。而随着《红高粱》的声誉日隆,巩俐也在海内外声誉大震。1988年在影片《代号“美洲豹”》中她饰演护士,获第十二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89至1990年间,巩俐又主演了两部张艺谋执导的两部影片《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旧时代深受家族压抑的女性形象。

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员赋予角色的生活实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秋菊不仅使巩俐荣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且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

她与张艺谋合作的影片还有《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与其他导演合作过《霸王别姬》、《画魂》和《风月》等。她还拍了不少香港娱乐片,像《古今大战秦俑情》、《天龙八部》、《唐伯虎点秋香》、《西楚霸王等》。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清照的传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代表作

《夏日绝句》:"

《声声慢》:

"《醉花阴

渔家傲

一剪梅

千古名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生平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成就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作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治疗,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济南名字的由来

济南1904年开埠通商,是我国内陆城市开埠最早的城市,至今已有百年,但济南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历史已远过千年,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说2600年,一说4600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表明济南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但千百年来,济南的名字历经变迁更改,济南市区的面积也日益扩大。济南名称变化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济南发展的历史。

济南这个名字最初来源是因为它位于济水(河流)之南,(这就如河南河北在古时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一样),是一个大致的地理方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古时所说的济水是由趵突泉等泉水汇聚而成,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济南北部,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河道已被现在的黄河河道所侵蚀,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但从人文这方面讲,济南和山东历来被奉为礼仪之邦,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济南东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位于两国交界之处,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但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齐国,时称泺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改为历下邑。西汉时,改为济南郡,从此“济南”这个名字见诸史册。西汉文帝时又将济南改郡为国。

南北朝时期及以后的隋唐时期,又将济南改称齐州或齐郡。但从北宋开始,又设济南府,随后的南宋、元、明、清各朝历代均没有大的改变。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省府,大约可以追溯到清初。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将济南府改为济南道,但这次改称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28年,张学良将军率部在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遂于1929年,将济南道改为济南市,现代意义上的济南市正式形成。但辖区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济南获得解放,成为特别市,并将历城划入济南市,济南市区面积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长清、章丘划归济南管理,作为济南的两个郊县;90年代,商河、平阴、济阳又先后划入济南市管辖,济南所辖面积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长清由济南市辖县升格为济南的一个区,为济南市西部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济南自古民风朴实,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背依中原,南连华东,北达平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随着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规划的实施,济南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济南街名的由来

“经三纬二”、“经七纬一”、“经三纬八”……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你也许会感到好奇:“济南人怎么想起用经纬来命名道路呢?”“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理坐标的经纬正好相反呢?”这就要从济南的开埠说起了。

1904年,为发展济南经济,当时的清政府将济南东起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同时,规划了商埠区的经纬马路。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很发达,祖先把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 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经纬路的命名,体现了当时济南纺织业的繁荣景象。一百多年前用纺织物来命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

关于“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旋的头像
    香旋 2025年11月02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香旋”

  • 香旋
    香旋 2025年11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济南最值得去...

  • 香旋
    用户110207 2025年11月02日

    文章不错《济南最值得去的景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